14性氣質從骨子裡發出來

性氣質從骨子裡發出來?NO!

原刊載於My Body Knows【幸福解壓】公眾號

找到自信前,先卸載負面認同

最近不少個案的客戶都出現了我定義為「負面身體認同」(negative body identification) 症狀,其中有男有女,這些個案有些是占星諮詢後做冥想作業發生身體極度不適反應,有些則是軀體能量工作在按摩床上執行時的細微酸麻疼痛,有些則是個案後能量持續運作,案主在工作上的壓力刺激下,身體忽然進入過激的壓力反應。幾番交流和共同探索當下情況和客戶的身體甚至病理認知後,我發現這些症狀幾乎全來自客戶跟身體未曾建立健康與正面的認同,更遑論愉悅與活力的連結。

反觀幾個學員互動學習群裡的X生活提問,經常讀到對於性生理現象的不理解和焦慮、親密互動中性生理反應的相互比較,甚至還有不少關於待開發生理反應的抱怨。在MyBodyKnows的教育體系中,性自信與性自尊一直是所有技巧底層的核心,先是以科學的角度破除文化制約的心理障礙,加以兩性平等和自由的態度展開對話與交流,再鼓勵帶著技巧的知識去練習並持續探索身體與性。不過從意識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自信」、「自尊」甚至是「羞愧感」都是十分龐大且可以分別寫成好幾本書的主題,因此自我覺察的工作必須從日常生活開始,不是到了床上或脫了衣服後才去想如何調整,我想這是許多學員學了技巧還用不上的主因。

經常有學員問Nancy老師為什麼那麼性感有魅力,Revati老師為什麼那麼年輕又活潑,怎麼有些人讀了很多心理學的書、涉獵不少治療法門卻沒有同等級的性氣質呢?那是因為Nancy和我對於生命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真理是向內尋求獲得的。我們都很清楚外在的知識最終只是工具,真正的自由與自在絕對始於對於自身的接納、慈悲與愛,而這些珍寶般的品質在心裡,不在頭腦裡,而這心並不是抽象的,它能通過身體的感官和感知延伸到人的情緒與行為。學習知識固然有幫助,尋求外力做專業心理治療也能達到很高的鼓勵效果,但心理學建立在解決問題的邏輯與框架上,它不相信人是完美無暇的,它和「接納」沒有太大的關係。心理障礙的排除固然對於情緒排解有幫助,可是身體記憶重置與感官敏銳性開發是一條終生的道路,其實這是一個最接近赤子之心與返樸歸真的學習 (or unlearn)。

當然,這些不是我個人的論調,著名美籍奧地利心理學家威廉‧賴希 (Wilhelm Reich) 也就是弗洛依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主張性高巢會產生「生命力」,與弗洛依德相反,他認為性高巢是世界和平的力量,也被尊為創造自由的愛 (free love) 的心理學家。賴希是第一個把心理分析治療整合到身體工作的人,現今所有的呼吸療法和創傷治療都以他的臨床研究為根基。這些就是我和Nancy老師平時修持時所做的身體與意識整合工作,我們除了表面的技巧外,深入軀體能量工作,所以我們的性氣質不是天生骨子裡就有的,它是我們持續開發心的潛能和感官敏銳度後展現出來的能量場。

邀請每一位渴望進入心空間、開發生命力與性氣質的人,和我跟Nancy老師一起,通過呼吸、感官喚醒、舞動練習來探索你內在無限的潛能。

revatispace@gmail.com
revatispac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