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中文文章

17史密斯一耳光下的男人怒火

以暴制暴背後隱藏情緒問題 原刊載於My Body Knows【幸福解壓】公眾號 昨天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出現了美國娛樂史上最大的瓜,最新影帝威爾史密斯在頒獎臺上扇了克裡斯洛克一耳光,並對他爆粗口,後來他的情緒在前輩丹澤爾華盛頓的開導與勸解下緩和,並在上臺領獎時道歉,卻是用維護家人心切做為理由。 美國媒體與線民幾乎一片倒向譴責暴力,甚至不少人認為應該取消史密斯的影帝資格或者是從此不再讓他參與奧斯卡的評選做為懲罰,亞洲華人影迷的看法卻非常不同,有人認為洛克慣性開不合宜的笑話確實該打,也有許多女性認為史密斯護妻的態度值得嘉許,這些可能代表著華人社會隱藏的信念: 1、以暴制暴是可以的; 2、女性認同自己是弱者,需要被男性保護 3、護妻的丈夫才是好男人 撇開美國兩百多年的暴力建國史、經年不變的戰事文化與黑人族群撕不下來的暴力社會標籤,史密斯夫婦的婚姻很值得探究。 開放X關係才是婚姻長久之道? 賈達和威爾1997年結婚,這長達25年的婚姻一直都是娛樂圈的話題,賈達與其他男人的緋聞與戀情說法反反覆覆,兩人的開放式婚姻還有自由關係論調幾乎每年都換個解釋,讓人霧裡看花,甚至有一段時間兩人過度頻繁在電視節目上談論親密生活引發群眾反彈,網路投票表示不想再看到這對熱衷於消費自己家庭私生活的夫妻。兩個人依然基於真實、走心的大原則,持續以所謂放飛自我的言行,頻繁地抓住媒體焦點。 雖然我沒有線報能夠證明賈達和威爾是否各自有不同床伴,或者威爾是否如傳言探索過男同X愛,甚至還因此對男記者動粗,不過我能依據兩人的人格特質和言行,來做一些能量上與關係動力的解讀,這能做為情侶與夫妻關係的借鏡。 威爾在自傳中詳述原生家庭裡,父親長年家暴母親對他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讓他視維繫夫妻感情和家庭穩固為首要責任,但這些年媒體時不時就會爆料威爾的一些暴力傾向,這次在奧斯卡這種全球轉播的重大場合都能上臺打人也證實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在暴力下長大的孩子都會對於這種能量有不同程度的抵抗,然而抵抗只是餵養這個創傷的衝擊,並非真正的療愈或清理,除了可能讓暴力因數延續外,另一種可能是形成代償,跳脫不了施暴者與受害者的極端拉扯或迴圈。我的客戶當中有被施暴的妻子,也有在妻子錄視頻、威脅要毀了丈夫事業下兩人搶手機而被法院判決還執行禁制令的丈夫,這些問題的核心都脫離不了男性壓抑的憤怒、女性以情感勒贖為自保手段的惡性循環。 女權主義不等於女性身分認同 賈達多年來經常公開談論種族和兩性平權的話題,卻堅持拒絕女權主義者的標籤。從外型和言談上看,賈達做為一個女人,陽性能量是非常活躍的,雖然陽性能量強大並不一定意味著陰性能量就匱乏,但很顯然賈達不願意展露她的陰性特質。如果以此斷定她對於女性身分底層可能藏有羞愧感會過於武斷,然而她曾公開說過金髮的白人女性讓她本能地抵觸且會產生排斥情緒,也經常為了挑戰傳統女性審美觀而選擇短髮,這些作為至少也顯示賈達對於女性身分認同這方面,尚未來到放鬆與自在。 原生家庭如果母親過度強勢或者掌控欲強烈,無論是因為父親家暴或拋棄,這種需要往一個方向傾倒的母親形象對孩子的人格與親密關係價值觀都有深遠的影響,賈達的母親我們瞭解比較少,但汪小菲、大S還有羅志祥的母親都是屬於這種人設。這種情況對於孩子,無論男女,一方面可能對於女性品質的定義與感受模糊,情節嚴重些可能會對於女性品質冷漠甚至抵觸,這也可能進一步導致在親密關係裡難以在陰性與陽性能量間自由切換與流動。 無論肉身的性別,每個男人與女人內在都具有陰陽兩股能量,自身內在能量的和諧與意識會決定這個人的情緒是否容易達到平衡,頭腦思緒是否能整理來到清晰,當然也會決定此人與他人的情感聯結能力和親密關係狀態,這方面經常是我在做關係與婚姻諮詢時會協助客戶探索的方向,而且絕對不僅僅是通過心理學的知識去調整信念與行為,還須輔以情緒能量覺察和軀體練習,方能從根本上調節內在陰陽能量的流動。

14性氣質從骨子裡發出來

性氣質從骨子裡發出來?NO! 原刊載於My Body Knows【幸福解壓】公眾號 找到自信前,先卸載負面認同 最近不少個案的客戶都出現了我定義為「負面身體認同」(negative body identification) 症狀,其中有男有女,這些個案有些是占星諮詢後做冥想作業發生身體極度不適反應,有些則是軀體能量工作在按摩床上執行時的細微酸麻疼痛,有些則是個案後能量持續運作,案主在工作上的壓力刺激下,身體忽然進入過激的壓力反應。幾番交流和共同探索當下情況和客戶的身體甚至病理認知後,我發現這些症狀幾乎全來自客戶跟身體未曾建立健康與正面的認同,更遑論愉悅與活力的連結。 反觀幾個學員互動學習群裡的X生活提問,經常讀到對於性生理現象的不理解和焦慮、親密互動中性生理反應的相互比較,甚至還有不少關於待開發生理反應的抱怨。在MyBodyKnows的教育體系中,性自信與性自尊一直是所有技巧底層的核心,先是以科學的角度破除文化制約的心理障礙,加以兩性平等和自由的態度展開對話與交流,再鼓勵帶著技巧的知識去練習並持續探索身體與性。不過從意識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自信」、「自尊」甚至是「羞愧感」都是十分龐大且可以分別寫成好幾本書的主題,因此自我覺察的工作必須從日常生活開始,不是到了床上或脫了衣服後才去想如何調整,我想這是許多學員學了技巧還用不上的主因。 經常有學員問Nancy老師為什麼那麼性感有魅力,Revati老師為什麼那麼年輕又活潑,怎麼有些人讀了很多心理學的書、涉獵不少治療法門卻沒有同等級的性氣質呢?那是因為Nancy和我對於生命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真理是向內尋求獲得的。我們都很清楚外在的知識最終只是工具,真正的自由與自在絕對始於對於自身的接納、慈悲與愛,而這些珍寶般的品質在心裡,不在頭腦裡,而這心並不是抽象的,它能通過身體的感官和感知延伸到人的情緒與行為。學習知識固然有幫助,尋求外力做專業心理治療也能達到很高的鼓勵效果,但心理學建立在解決問題的邏輯與框架上,它不相信人是完美無暇的,它和「接納」沒有太大的關係。心理障礙的排除固然對於情緒排解有幫助,可是身體記憶重置與感官敏銳性開發是一條終生的道路,其實這是一個最接近赤子之心與返樸歸真的學習 (or unlearn)。 當然,這些不是我個人的論調,著名美籍奧地利心理學家威廉‧賴希 (Wilhelm Reich) 也就是弗洛依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主張性高巢會產生「生命力」,與弗洛依德相反,他認為性高巢是世界和平的力量,也被尊為創造自由的愛 (free love) 的心理學家。賴希是第一個把心理分析治療整合到身體工作的人,現今所有的呼吸療法和創傷治療都以他的臨床研究為根基。這些就是我和Nancy老師平時修持時所做的身體與意識整合工作,我們除了表面的技巧外,深入軀體能量工作,所以我們的性氣質不是天生骨子裡就有的,它是我們持續開發心的潛能和感官敏銳度後展現出來的能量場。 邀請每一位渴望進入心空間、開發生命力與性氣質的人,和我跟Nancy老師一起,通過呼吸、感官喚醒、舞動練習來探索你內在無限的潛能。

10愛你的獸性

原刊載於My Body Knows【幸福解壓】公眾號 引言:告別與自由 最近我對於過去許多關係做了一次真正、完全的告別。 我感受到內在那股對於自由深切的渴望,在身心靈三方面,完全的自由。 這當中有親密關係、朋友關係、家庭關係,我明確自己要跳脫那些角色的制約、索取的業力,我要紮根於自己的中心,不再去為了誰的情感需求黑洞妥協,當然,我會和自己的黑洞好好共處。 幾年前在巴西的譚崔中心工作時,我和一名模特冠軍有一段只維持了三天的戀情。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 前期天真浪漫的言語和眼神往來持續了幾周 (眾所周知寶寶老師flirt技能max),剛開始我礙於工作需要專注的嚴肅心情,不想跟誰有什麼情感牽扯,師兄甚至還鼓勵我「這種天菜,跨了幾個洲到南美才有,上吧!」 工作一結束,名叫加百列的鮮肉對我說「去什麼馬丘比丘,你的天使就在這裡,你會留下來對嗎?」放鬆的我自然毫不猶豫沖了。 (不要問我為什麼我的物件都會有這種臺詞,雙魚座的戀愛腦足夠強大就是有辦法顯化這種夢一般的戀情) 我們在一起三天他就要求分開,而我真的沒有做什麼,我們也沒有吵架,這樣戛然而止讓我身心受到很大的驚嚇,更不要說我在譚崔培訓課程工作一個月的時間,整個人都處於脆弱敞開的狀態,經受不起這種小孩子胡鬧的行為。 因為戀情短,自救我還是很會的。我允許自己完全進入憤怒: 不只是對於你長得帥、個子高、身材好就可以讓一個遠道而來的姐姐丟掉500美金機票、為你留下來這件事, 還有老娘我這些年修行修到哪兒去了,竟讓自己這般狼狽! 在中心每天午後的自由舞蹈時間,我毫不控制地在林中廣場縱情擺動身體、釋放,我記得有幾次我快速移動到幾乎要摔倒都不在乎。連戰鬥民族的俄羅斯同學看我跳舞都說”Revati you are totally crazy” 但我還是有傷心,那種關於自我價值感低落的悲傷,那陳舊的「我做了什麼讓別人覺得他可以這樣對待我!是不是我是一個太強烈的人,把他們都嚇跑了?」制約想法又回來攻擊我。 這時一個巴西同學鼓勵我,他說關係就是這樣子,會把我們以為處理過的恐懼和不安都再一次逼出來,不過最重要的是 “Revati you are so total, so total! And that is rare and beautiful. Don’t ever change.”(你是如此全然的一個人,那樣的全然!這是很罕見且很美的,你千萬別改變) 我聽進去了,雖然我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助人工作與精進自己的學習上,但我時不時還是會卯足全力,在所有生活的縫隙安排冒險,把自己完全丟出去,即便可能粉身碎骨、滿臉是血,我還是會去嘗試。 去經歷關係  看見你自己 我告別過一個未婚妻,她曾經是我很要好的朋友,基於一些務實原因我們打算結婚,但是在那個決定後我們的友誼很快就變質。我發現即便我們沒有親密地談戀愛,她似乎因為角色的變化把對於「伴侶」的所有嚴苛要求加諸在我身上,但我只希望兩個人是家人一般的朋友。一次爭執後她把我拉黑了,但其實這兩年我還是很擔心,她孤身在異鄉是否需要人陪伴與照顧。即便是這種善意,我也放下了。 我告別過一個超級好閨蜜,我們本來只是同事,她是被我呼悠去創業公司幹苦活的,那幾年我們常常一塊兒在深圳的寫字樓加班到半夜,後來也做過室友。我們真正交心是有一次我發現前任出軌,她在旁邊聽到我們的越洋電話,我只是在電話上問前任,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對方說了一些什麼不想要傷害我的理由,我不想繼續頭腦討論便掛斷。過了幾分鐘後我開始爆哭,閨蜜問我「你剛才電話上怎麼不哭?」我說沒有人看過我這樣,伴侶更不可能。她說「就是因為你這樣憋著他才去找別人」 (這就是情緒勒索的邏輯)。我說就讓他走,沒什麼值得留戀,我只需要發洩下情緒。她說這次看到我真實的樣子,可以跟我做真正的朋友。接下來幾年我們一起做了許多占星工作,生活、家庭與感情上一起經歷許多。閨蜜說「你這個人真的很奇怪,為什麼對朋友比對男朋友好。」最後她這種對男朋友比對朋友好的行為我受不了,因為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合作,而且我不想再承受這種索取的行為,我不是地藏王,也不是耶穌,我是一個凡人,我的愛不是永無止盡的無條件。這段經歷過裁員、遺產爭奪、失戀心臟病發、創業公司老闆坐牢等各種劇碼的超緊密友誼,就在一個無風無浪的討論後完全終止。我記得自己難過了幾個月,最終還是放下。 這種故事其實很多,因為我知道自己有許多生而為人的恐懼,然而覺知讓我清楚,恐懼蛻變了就是愛,愛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無數次勇氣引領的冒險,它會很豐富、多汁,像絢爛的煙花一般美麗。 一次次接納自己的恐懼, 一次次接納自己的控制, 一次次接納自己的獸性, 一次次接納自己的人性, 在完整當中,我才能跟那一份神性連結。 Radha老師的書當中有一段描述很貼切,我在此分享給大家。 用一種危險的方式活著 讓兩人的相處中留有空間 讓天堂之風在兩人間飛舞 彼此相愛,但不要讓愛成為束縛 讓它成為海 流動於你們的靈魂海岸間 為彼此斟滿杯,但不要只共飲一杯 給彼此麵包,但不要只吃同一條 一起歡歌曼舞,但讓彼此獨處 如同魯特琴弦隨同一首樂曲震顫 卻各自獨立 獻出你們的心,但不要互相保管 因為唯有生命之手裝得下你們的心 一起佇立,但別太貼近 因為廟宇的支柱分開而立 橡柏不在彼此的陰影下生長 季伯倫,《先知》 譚崔是用一種危險的方式活著,在愛情生活中,這句話尤其真實,因為在譚崔的洞見裡沒有所謂的關係。它知道關於愛的所有一切,卻從未聽過婚姻這個字眼;它尊重個體,但不承認一對。如果這還不足以讓你自骨子裡打起冷顫,那也許你還沒瞭解我在說什麼。因為當我看到生命其原貌的真相,而不是我所期望的樣子時,坦白說,它甚至讓我也跟著怕起來。 我們所有人的基本選擇,在任何時候,任何片刻,都可能是生死之間的抉擇。假如我們選擇了生命,便是走在譚崔的路上,因為譚崔正是去喚醒、去慶祝、去蛻變生命能量;我們若選擇死亡,便是拋棄了譚崔。當然,沒有人真的想到自己是選擇了死亡。哪門子的聰明人會做這種事?但事實是,每當我們抑制了生命的脈衝,寧可選擇安全感、安心、舒適與妥協時,就是在選擇死亡,我們是在宣告自己不想活了。 獨身主義者為了避開情感上的干擾,選擇孤立;結婚許久的夫妻為了便利,緊緊的依附著彼此;對一夜情上癮的人,不敢打開自己的心⋯這些都是不去活著的不同形式,換句話說,只是不同的死法。 我很幸運,因為在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候,都有師父敦促誘導著我去危險地活著,去選擇自由而非安全感。不過我不想讓你因為這樣而誤認為,從一個愛人換到另一個愛人的一連串戀情便是譚崔。 成為自由的,意思並不是變得隨便、偶發的,況且人永遠也不會知道,生命的道路會帶著我們走到何處。 Tantra: A way of living and loving

08大S的流星花園人生

婦女節彷佛成了婚姻和育兒的批鬥 原刊載於My Body Knows【幸福解壓】公眾號 大S的流星花園人生有多真實? 38婦女節在台灣其實失去熱度已經很久了,台灣人一般只對放假的節日有感,至於什麼行銷噱頭,尤其是女性地位和力量這種終身無望的事情,更是不可能吸引太多關注。(台灣有過轟轟烈烈的同性運動,但是沒有發生過女性運動,在這小島上LGBT遠比比女性更容易取得領導地位、尊重與價值感) 不過大S畢竟是偶像劇與綜藝節目出身的明星,她約會過的男神、為美容做過的那些事情,都跟流星花園漫畫一樣的夢幻不真實,所以她人間煙火般的戀愛、結婚、生子與離婚,勢必會引發大眾各個層面的情感漣漪。 我觀察發現台灣單身或離過婚的朋友們社交媒體上,都發表了些類似手機號碼不能換,可能有個依然愛你的前任幾十年後還希望聯繫上你。 接著我讀到幾個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的女性主題號,發佈的都是些大S搶在汪小菲前再婚勝了(這是男女PK?前任PK?但這回嫁的是前任!),大書特書這20年等來的愛情就算不見面也可以直接辦手續來完成這娛樂史上最浪漫的等待。 當然,有些文章裡會提到大S性格太謹慎,太追求所謂的完美,以至她此生追愛、求子、育兒、經營婚姻都太辛苦,彷佛最不辛苦的事就是離婚。剛離婚那會兒輿論說她太zuo才被汪小菲厭棄,現在輿論又將她捧成了大齡女性自由追愛的榜樣,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看著那些網路評論,我不得不相信群眾意識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果然是最不靠譜的旁白 (unreliable narrator)。 還有些文章挖出大S說過自己育兒太講究帶來太大的壓力,不如小S那樣簡單自然,然而小S的女兒非常童真自然地在媽媽直播時,摸著小S那張素顏凍齡但疑似瘀青的臉問「疼不疼?」掀起家暴傳聞會是大S能承受的情況嘛?我甚至還讀到對比Selina任家萱曾經性自信低落、前夫看到身體燒傷部位被排斥,終於擺脫這前塵往事的大齡女性卻少女般戀愛了,而文章自然是沒有探究過身體經歷意外後的創傷會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性能量與親密關係。這些誰的情路、婚姻路、人生路最完美、誰做得對和錯,誰能跌倒再爬起來的故事,傳遞的是怎樣的價值觀? 大齡只要敢開口就能完勝少女? 只要過得比前任好就是好? 有誰真正去理解過在關係裡這些男女的內心世界?我在這些觀點裡不但沒有看到男女和解,連女性自身內在的和解都沒看到。 走過路過  永遠都是錯過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早年接觸過台灣的娛樂媒體公關行業,關於大小S的婚姻和家事我確實知道些未公開的情況,這其中有涉及母女關係、社會價值、男女關係與婚姻生活的不同事件,只能說媒體對於公關工作做得專業的,總報喜不報憂,對於公關做得差的,總報憂不報喜,羅志祥當年多人運動事件的台灣媒體反應 (不過羅媽媽叫周女士不要趕盡殺絕,跟王爸爸說力宏不是敗類真的異曲同工) 就是非常好的例子。Sex sells (性議題大賣)、Bad news is good news (壞消息就是好新聞)是這個行業數百年的法則。吃瓜是人之常情,畢竟人生在世多麼無趣,如果自己的瓜太痛了咬不下口,自然要磕名人的,或者自己的瓜又乾又酸,磕名人的糖開心多了。 從愛性與靈性的角度來看,所有的經驗都是生命的過程,走過、路過永遠都是錯過,只有進入過才有溫度和感受 (這不是一個濕情畫淫的描述!) 大S或許和曾經的愛人幾十年沒見面、沒聯繫,但只要她還相信愛、相信陪伴,她就可以鼓起勇氣再show hand梭哈一次,即便徐媽媽會極力反對,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甚至經驗過女人最慘痛的情況,就是目睹骨肉的死亡 (有機會在課程或諮詢裡再跟大家解釋為什麼關係裡新生命的終止會加速關係結束,這當然又跟性能量和愛有關),她有足夠的生命經歷、去冒險,甚至不能說這是一個決定,因為沒有人能預估這段感情的後續,她的勇氣是非常有價值的,至於她的選擇或者未來的所謂結果,並不是那麼關鍵,她允許自己去全然活著。 把全然與愛投入你做的每一件事 我想用一段Radha老師視頻裡的話做總結,關於愛、性、關係、gao潮的關聯性。 「當你意識到你在性當中非常努力、奮力的時候,你其實已經離你的心非常遠了。當你開始在性當中有一種固定的套路,當你在做些什麼,可是你人卻沒有全然 (total) 涉入當中,那你到底在幹嘛呢?你在自己內在創造了一種分裂,所以你需要去覺察你到底在做什麼,你需要真正的讓自己投入這件事當中。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這樣的二元對立狀態,就是上半身 (higher) 跟下半身 (lower) 的分裂,像是: Okay, 性可以是很棒的,但我不是在愛裡 (in love)。 又或者 哇!這個男人肯定就是我命中註定的那個人! 或者是 啊!我在性方面感覺不是那麼好… 這些情況其實都反映著你自身的二元對立、內在分裂的部分,但是慢慢地通過靜心,也通過覺察,你能夠改變這種情況,實際上你要做的事情是在性當中帶著愛去做 (bring love into sex),不是要你去墜入愛河 (fall in love),這種『天呐!好多愛啊!』這種東西、這種感覺都不是真的,當然這樣的經驗可能很有趣、很好玩,但它們不是真實的。你需要把愛帶到你在做的所有事情裡,你可以先這樣開始。」

05出生不好會性上癮還會愛無能

出生不好會性上癮還愛無能? Revati,原刊載於My Body Knows【幸福解壓】公眾號 這些年我在做情感諮詢時,時不時會遇到客戶抱怨他們的對象跟母親或原生家庭的關係不健康會嚴重影響兩人的親密或夫妻關係,有時候客戶自己覺察到在數次失敗的感情與婚姻後,自己依然深受和母親關係的影響,無法獲得滋養和信任的感情。有些長期諮詢的客戶對於原生家庭和內在小孩的理論並不陌生,也會閱讀相關書籍,有些還會參與專業療愈課程,這些自然對於個人成長有幫助,不過到再次進入戀愛或婚姻時,不見得能跳脫負面模式。 基於各種因緣和我自身的療愈道途指引,幾年前我開始鑽研母嬰關係與圍產期心理學,在研究孕期與分娩過程對於一個新生命的影響時,我在呼吸或軀體能量個案中發現並經驗到自己的胚胎創傷,甚至是我做為一個新生兒經歷的外科手術,也在我的身體與能量體留下深刻的印記。我便開始做許多實驗與探索,並運用在一些個案諮詢當中。 最近我遇到一個案例,是一個20歲的女孩,她母親非常憂心地告訴我在她房間所有角落和包包裡發現保險套,由於這個女孩幼年時父母便離異,且跟著父親家庭長大,母親對於她的戀愛和社交一直採取開放的態度,但是這種處處都是保險套的情況會讓母親擔心女兒是否有性成癮的傾向,詢問女孩的姑姑關於她的社交生活,姑姑直接回答「我覺得她跟王力宏差不多!」這可是嚇壞了母親。 我對於這位母親當時懷孕的情況頗有瞭解,那是一個未婚懷孕且父母不認同的艱難環境,兩個年輕人沒有經濟基礎且對於婚姻家庭都沒有什麼概念,母親甚至因為長年經期紊亂到五個月後才知道自己懷了小孩,她在和男朋友異地的情況下想要做人流,醫生卻告訴她時間已經太晚了,就算要違法進行手術也很困難,甚至把手術要如何機械式縮小胎兒體積才能取出體外的步驟,钜細靡遺地描繪給她聽,以讓她放棄。她自然是被嚇得不輕,可想而知胎兒的恐懼指數有多高。後來實際的分娩在醫療程式定義上屬於順利,不過在現代的母嬰友善診所裡,可能會被認定為緊急分娩層級。這個女孩後來的成長環境除了父親出軌後生母離開、父親大部分時間花在新伴侶與其孩子上、家裡盡可能用金錢滿足她所有渴望外,沒有其他社會認知定義的「衝擊」。等女孩出國念書,爆發了與室友衝突和排擠的罷淩事件後,家裡人才發現她似乎有社交障礙,再演變至如今網戀頻繁更換性伴侶的情況。 另一個案例是35歲的男士,他原本成長于一個社會定義的好家庭,父母都是醫生,自己也念心理學並到其他城市的身心診所執業,後來屢次戀愛無果,他發現自己並不急著進入婚姻,覺得自己當時並不是一個被母親全然接納的孩子,他不想在自己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帶另一個生命到這世上來。在這之後他就進入了社會定義的「放飛自我」的性與關係探索,四處旅行並結交不同的女性,有的是春宵一度,有的是數周或者數月,但他總感覺自己處於單身狀態,和一些「女朋友」定義的對象也經常不歡而散,甚至公然在療愈課堂裡發生衝突。 這位男士很積極地進行呼吸治療和軀體能量工作訓練,卻總是卡在母親充滿距離、冷淡、無法情感連結甚至操弄父親對他拳腳相向的憤怒上,對女人總是充滿濃濃的欲望,對象一個接著一個,每日都要do i,還要各種新鮮嘗試,但很快就會因為無法建立真實的情感連結而難在關係中更進一步。我在給予這位男士軀體能量個案時發現他的系統有很明確的驚嚇凍結,且質地像是母嬰時期的狀態,詢問後才發現當時他的母親生了他21一個小時,最後緊急剖赴產,他還住了好一段時間的保溫箱。我評估他這樣也是性成癮,雖然他總是對女人要求很多的關注與身體連結,也完全能夠演出白馬王子的溫柔人設,但卻無法真正接納女性愛的能量,讓關係很難深入或長久。 這些案例讓我更深入去研究人體激素在愛性方面的影響。 人類大腦分泌超過100種以上的荷爾蒙與神經傳導物質,讓人體各方面的機能維持正常運作,其中許多荷爾蒙對於人的情感和心念,如快樂、期待、行動力等都有顯著影響,其中血清素(Serotonin)、催產素(Oxytocin)、多巴胺(Dopamine)又被稱為「幸福荷爾蒙」,而這當中與分娩、母嬰關係和親密關係最相關的就是催產素。 催產素是女性在生產、育兒時會分泌的荷爾蒙,當嬰兒觸及母親乳頭時,催產素會作用來促進母乳分泌。在整個育兒期,母親與孩子的依附與連結無一不與催產素運作相關,若母嬰之間連結緊密,眼神互動與肌膚接觸頻繁,孩子能建立很好的安全感,也容易與他人連結,若母嬰因為分娩時外力或是藥物介入,這個依附連結未能形成,對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展與體內激素調節都是可能有負面影響,甚至驚嚇導致凍結。而成年人戀人之間,或者人與寵物的接觸,都有助催產素生成,所以這生命初期的狀態是極有可能影響一個成年人與他人或動物之間的身體與情感交流和互動模式。 催產素有戀愛荷爾蒙或擁抱荷爾蒙之稱,它具有帶來幸福感、增加人際社交性以及緩和不安、恐懼的效果。而增加體內催產素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肢體或社交上的親密接觸,例如眼神交流、身體觸碰、親吻以及性行為,或者是和關係親密的人聚會,促膝長談,甚至是觸摸可愛的寵物,都有助於催產素分泌。 雖然一個人的關係模式與性愛模式不能單以催產素調節能力來判斷,但我目前接觸到比較極端的性成癮和愛無能案例,均有這方面的經歷。這些案例在胚胎或胎兒時期無法與母親建立安全的連結,或者分娩過程受到太大的身體刺激又無法立刻獲得母親的安撫(因母親或嬰兒本身的生理條件不允許),使得催產素分泌有障礙,加上幼年時期的家庭環境也未能建立健康的依附連結,導致孩子或成年人在一般社交情境可能感到尷尬或難以互動,需要通過比較強烈的生理刺激才能發揮作用,形成性行為做為愛的代償的情況。 不過催產素或者任何激素的調節並不是不可逆反的。荷爾蒙雖然掌管人類大部分的生理行為,卻也不是愛與情感的唯一指標,通過呼吸治療、覺察溝通、冥想靜心與軀體能量工作,也能幫助人們重新建立身心的安適感,再次相信自己也相信愛,並在人際關係當中以更真實且自主地態度與人互動、連結。

02戀愛對象、性伴侶、婚姻對象三位一體很難嗎

戀愛對象、性伴侶、婚姻物件三位一體很難嗎? 原刊載於My Body Knows【幸福解壓】公眾號 複雜的人格導致多樣的伴侶需求 我做情感諮詢的時候,無論是男客戶或者是女客戶都曾問我,追求戀愛對象、性伴侶和婚姻物件的三位一體很難嗎? 這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當每個人從一開始就期待有那麼「一個人」可以滿足這三種角色的要求。這種期待並不真實,所謂的靈魂伴侶存在于人們的幻想裡。事實上,每個追求愛與關係的人都不完全瞭解自己的每個面向,因為每個人都有人格 (personality),而人格非常複雜且經常是充滿矛盾的,比如欲望、控制、嫉妒、評判等,除了人格以外,每個人內在還有尚未被發現的本質 (essence),像是敞開、接納、分享、愛等,也就是做為人的美好潛能。這發現自己、自我認識與意識開展只能通過生命過程和實際經驗才能達到。 在關係裡,跟A相處,我們人格的某些優勢可能會被啟發,跟B相處,我們人格的某些缺點可能會被啟動,但無論是光明面還是黑暗面,它都是做為人的一部分,而這些不同的元素都會有各自對應的條件,在尋求伴侶時,自然會產生不同的人格特質要求。我們本身就不處於一種整合、合一的狀態,怎麼可能找到另「一個」能滿足我們分裂期待的人呢? 每個人自身都存在著性格與生活需求相互不協調或矛盾之處,但大部分人對於自己內在的分裂沒有意識,在缺乏覺察的情況下,一個方式是尋找能滿足單一需求的伴侶,過了一段時間發現不合適再分開,接著去找滿足其他/新發現需求的伴侶,另一個方式是同時擁有滿足不同需求的幾個伴侶,這也是婚外情、多重伴侶發生的最大原因。 還有一個可能是目前社會上年輕人最常面對的情況,就是一直在自己身上的矛盾打轉,覺察自己矛盾的需求但對自己不夠接納,覺得是自己不夠好、做不到,又或者是覺得都沒有人足夠好或合適自己,這便成為不戀愛、不婚甚至是社恐的原因。 通過身心合一的技法改善關係 一、對於戀愛經驗少的人 先打開自己去累積和異性相處的機會是重要的一環。 唯有讓自己去1)嘗試連結、與另一個人親密相處,在真實經驗中映照出自己內在的需求(可能自身就壓抑著)甚至是匱乏(可能不自覺去否定); 2)對自己有更多的瞭解後,再學習去溝通和表達,才能逐步在互動與相處裡去建立一種兩人身心共修的平等尊重關係,讓戀愛成為一個兩人意識碰撞與進化的過程,當兩人都能在互動當中發現並成為最好的自己,那愛與關係的價值感才能持續產生與積累。 二、對於已經進入家庭與擁有婚姻責任的伴侶而言 1)覺察並管理自己的期待是蛻變長期關係的第一步,要先從家人與伴侶的要求甚至是指責當中退幾步,回歸帶著更多尊重與理解的「友誼」,接著就是去主動創造更多放鬆與空間,去看到自己對於自身情感甚至是物質需求的責任,同時挖掘並意識到自己具備付出與分享愛、關懷和感恩的能力。 這樣兩人便能從依賴 (dependent) 和反依賴 (anti-dependent) 的拉扯中回歸自然的獨立 (independent),進而培養共依存 (co-dependence) 的連結,在更多的信任與放鬆中去創造互助與平衡,建立一種新的關係價值體系,雙方才能在相處中得到更多的看見、肯定與滋養。 譚崔是創造靈魂伴侶的科學 Osho說: 在東方,我們已經發展出一種科學:如果你不能找到一個靈魂伴侶的話,你能創造出一個。而那種科學就是『譚崔』。 找到一個靈魂伴侶意味著找到這個與你的全部七個脈輪可以自然地會合的人。那簡直不可能。偶爾才出現一位克裡希那(Krishna)和一位若妲(Radha),一位濕婆(Shiva)和一位沙克蒂(Shakti)。當它發生時真是無比美妙。但它就像閃電般──你不能夠依靠它。如果你想要讀你的聖經,你不能依靠在當閃電發生時你將可以讀它。閃電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不能依靠。(注1) 如果你等待你天生的靈魂伴侶來與你會合,你就會像是在等待著閃電想利用它來讀你的聖經一般。而你也不能夠讀很多。有一個片刻它就在那裡,但是當你打開你的聖經時它就不見了。 因此譚崔被創造出來。譚崔是一種科學方法。譚崔是煉金術;可以蛻變你的中心也蛻變你伴侶的中心,在你們之間創造一種韻律與和諧。那就是譚崔的美,像把電能引進你的房子一般,無論何時你想要就可以打開或關掉它。你可以上千百次的使用它,它可以讓房間變涼快,它可以讓房間變溫暖,它就是一項奇跡。(注2) 在你的身體裡存有一種細微的電流,非常細微。但是它愈細微,它就進入愈深。它並非肉眼所能看見。科學家說在你身體裡的所有電能,如果集合在一起的話,可以被用來點亮一個五燭光的燈泡。以數量來說它並沒有多少,以數量來說原子並不大,但是以品質來說…如果它爆炸,它裡面有非常巨大的能量。 能量中心能夠給予一種新的形狀、形式。兩個戀人能夠被深深地蛻變,這麼一來他們的七個中心全部能開始會合。 譚崔是把一般戀人蛻變成靈魂伴侶的科學。而那就是譚崔的雄偉之處。它能夠蛻變全球;它能夠把每對伴侶蛻變成靈魂伴侶。 注1:節錄編輯自【脈輪全書】:Krishna和Radha是印度教的神仙伴侶,被視為陽性能量與陰性能量的原型,若坦給予克裡希那喜悅,祂們是靈性的愛侶,以完全超然的方式相互享受對方的陪伴。在絕對真理自性的最圓滿的展示中,兩人是同一能量的本身以及內在能量兩者,以兩個軀體呈現出來的存在。古文記載,人唯有通過淨化的感官,才有可能引起神的注意。 (Osho在此用聖經來代表人內在的神性,閃電則是這股能量被啟動的時刻。) Krishna梵文的意思是深藍,黑色,因為黑色能吸收光譜中的七種顏色,代表了他具有一切的吸引力。七種顏色分別是人體七個能量中心各自的頻率。在印度神話裡,宇宙是由Shiva和Shakti聯手創造,濕婆是男性法則,等同於「未顯化」(沒有具體表現形式的)純粹意識,是無形的存在,代表至樂,是靜心的深層境界。濕婆和夏克蒂代表脈輪中的兩股能量,一個上升,一個下降。下降的能量,我稱之為「顯化的能流」,其源頭是純粹的意識。另一股能量我稱之為「解脫的能流」,它幫助我們從現象界的局限中出離,進入一個更自由、廣闊、涵容一切的存在狀態。 注2:譚崔包含上百種靜心,這些原本是詩歌的內容數千年來被賦予各種解讀並發展成各種技巧,流傳於瑜伽與藏傳佛教的習練和修持法門,並與許多道家術法不謀而合。這些方法都可以運用來開發人體內的能量,單獨開發或者伴侶之間去開發可產生不同的效果。 Osho, Philosophia Perennis,  Vol. 1, Talk #8

01冥想如何提升幸福感

冥想、靜心如何提升幸福感 原刊載於My Body Knows【幸福解壓】公眾號 冥想的含意與起源 冥想這個詞是從英文Meditation這個字翻譯過來的,Meditation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西元1200年的古法語,和修道院裡祈禱相關的宗教行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通過這個方式,人能與神聯結。更早的希臘語mēdoma或medein也有深思、掌理心緒的概念,這也是為為什麼西方現在最盛行的正念冥想即是Mindfulness,它的著重點在於覺察,其實與所謂的正向思考並沒有直接關係。反而是Mediation這個字和醫藥medication同源,意味著這種心性鍛鍊法對於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可忽視的潛能。 在東方文明發展中,心性鍛鍊法的起源或許更早,無論是古印度的瑜伽、中國的道家哲學,或者是後來從印度傳至緬甸、泰國與中國的佛教,傳至中國與日本後來形成的禪宗裡,都給予打坐、坐禪 (zazen) 與內觀 (vipassana) 相當大的重要性。在西方醫療發展成熟前,亦即沒有抗生素殺菌、滅毒來延長人類壽命的時期,全地球的人們通過這些觀想或者集中精神的法門,得到特定效果與身心轉變,它曾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並非現代社會所歸類的自主選擇性宗教的修持或玄學哲學領域的研習。在醫學發達並且對疾病治療達到重大突破後,心理學領域的專家依然願意探究冥想在人體內所引發的生化與物理變化,因為冥想帶來的「放鬆反應」對於現代人看重的醫療與健康,甚至是運動與競技而言,具有很高的價值。 由於冥想的歷史悠久且傳承多樣,法門與技巧可謂是五花八門,各自的側重點截然不同,效果自然也很多面,自1950年以來心理學研究已經發現冥想的成效需要更清晰的結構與定義,才能做出有效的結論。 入門冥想為什麼這麼難 冥想在東方文明已有悠久的歷史,但在現代華人社會裡似乎已經失去它的重要性,有趣的是,西方社會這些年對冥想非常瘋迷,美國矽谷百大企業早引入冥想到員工的工作環境與培訓中,他們對其解壓的效果與支持更好的工作表現深信不疑,甚至連知名HBO影集《矽谷》裡的互聯網公司大Boss都有一個專門指引他迷津的冥想導師。 有些人想嘗試冥想,希望通過冥想得到放鬆,卻因打坐很枯燥,身體坐不住,或者覺得自己思緒無法集中,有些人則嘗試冥想經常打瞌睡,便覺得自己不是那塊兒料,因此對冥想卻步。 入門冥想的難處其實有很具體的原因。 冥想可以被視為一種心性鍛煉法,在瑜伽裡經常使用的方式像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一處不動,例如身上的脈輪能量中心,或使用梵文咒語唱頌或注視燭火等,而在佛家、道家或禪學的打坐、坐禪習練裡,會使用守住心神與氣息,或是關注身體的觀想與精神集中法。這些方式在古代能夠盛行是因為成效很快,但對於現代人來說卻很困難,主要是現代人生活的步調與環境與古時大不相同。 對一般人來說,要探究何種冥想對自身有實質的效益,首先要瞭解冥想的發展與實際修持的幾種分類,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狀態的方法來探索。 研究測試已證實冥想能讓人的腦電圖相關活動放緩,而人類的神經系統是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組成,後者調控心臟速率、呼吸和其他不自主運動功能。前者則是要喚起身體對行動作準備。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研究顯示,某些類型的冥想效果來自於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減少及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的增加,意即冥想造成激發活動的減低並增加了放鬆。據此可以簡單總結冥想是身心深度放鬆能夠進入的狀態,而進入這種狀態的人除了生理運作可以更健康以外,亦可以探索人類潛意識甚至無意識的局限,帶來突破的可能性。 古時候的人類一天花很多時間勞作,所以白天的時候大多是交感神經在運作,晚上則是放緩步調並休息。古人依循自然光源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讓自主神經系統能夠很好地在交感與副交感模式之間切換與協調,反觀現代人除了大量仰賴人工光源,還大幅增加了每日工作的時長,工作的身體勞動占比相對於頭腦活動也明顯減少,這些都可能引發神經系統模式間切換困難,加上智慧手機大量使用,且生活環境裡到處都是閃爍的螢幕光源,刺激著人們的視覺與聽覺,誘發更多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導致放鬆和睡眠都變得困難,進入冥想狀態亦然。因此,現代人的冥想可以先從環境設置與身體資源的培養入手,這樣會比直接嘗試打坐與專注意志更有效果。 適合現代人的冥想方式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相對靜態的,比如通過音樂放鬆腦波,或者通過有豐富經驗的人以聲音引導,逐步進入身體放鬆後再開始觀想,這種對於日常作息規律且生活少有壓力與干擾源的人來說,相對容易且有一定的成效,但用腦過度且生活在吵雜擁擠環境的人,就比較適合動態式冥想,比如通過舞動、跑步、跳躍等生物能 (bioenergetics) 技巧,先行活絡身體能量,蘇醒身體感官並促進交感神經放電,自主神經模式獲得適度調節,再進入放鬆的副交感神經狀態,進入靜態冥想便會容易許多。  冥想如何提升幸福感 – 回到當下 這裡要明確區分的一個點是冥想修持探究的頭腦並非大腦,大腦掌管我們的日常生理機能與各種基礎生存反應,頭腦則是我們有意識去掌理心緒與情感狀態的運作機制,後者是無形的文明產物,它促使人類即便在生理條件不是地表最強的情況下,也能超越其他物種,創造各種舒適、便利與環境發展,卻也可能因為生理極限或資源限制帶來煩惱、競爭與問題,甚至是疾病與環境破壞。而冥想做為一個進入放鬆的管道,它可以建立起頭腦與大腦間的平衡聯結與互助交流。 冥想首先能夠緩和大腦的生理機能運作,身體便有機會成為深入內在工作的根基,因為身體總是處於當下,它感知到的一切都屬於此時此地,沒有好壞或比較,它就是「在」與「生生不息」。頭腦則完全不同,它時時刻刻在評估不同時空的情境之是非對錯,比較實體或虛擬人事物之好壞高低,算計、安排過去或未來的目標與渴求如何能達成,它永遠不會是一個滿足的狀態。放鬆的大腦與身體可以擁有並經驗安適,但緊張與忙碌的頭腦卻難以去信任、經驗幸福。冥想與靜心練習能夠培養一個容易放鬆且感到舒適的身體,久而久之頭腦便能存取身體的資源並建立空間感,即便關於煩惱、欲望與問題的思緒依然存在,也能不被其佔據吞噬,意識的臨在 (presence) 便能掌理身體與頭腦。 通過不同的冥想法門,人的身心狀態可以層層放鬆,在每個當下頭腦也能學習來到覺察 (awareness) 與觀照 (witness),這是鬆綁頭腦裡對各種信念的依賴與認同的第一步,接著便有可能逐步解除對制約或任何局限的認同,當頭腦能跳脫限制與評判,一個人便會感受到自由與擴張的無限可能,自然能經常處於喜悅與幸福的狀態。 作者介紹: Revati,能量教練 19年的冥想經驗 過去10年經常為國際冥想與能量導師翻譯線下培訓課程 鑽研現代心理占星、東西方神秘學、脈輪色彩能量學、 內在孩童與原生動力心理學、胚胎與圍產期心理學 她能綜合不同情境發生的冥想經驗歸納出幾種容易嘗試的要點 針對不同的人設計合適的身體與能量工作 配合冥想與靜心練習,提升幸福感